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麻黃湯的功效與作用的一些資料信息,下麵是(揚升資訊www.balincan8.com)小編整理的與麻黃湯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,一起來看看吧。
麻黃功效作用
麻黃,別名:龍沙、狗骨、卑相、卑鹽
味辛、微苦,性溫;歸肺、膀胱經。麻黃發汗解表和利水消腫力強,多用於風寒表實證,胸悶喘咳,風水浮腫,風濕痹痛,陰疽,痰核。主風寒表實證;惡寒發熱;無汗;頭痛身疼;邪壅於肺;肺氣不宣;咳嗽氣喘;風水腫;小便不利;風濕痹痛;肌膚不仁以及風疹瘙癢;陰疽痰核。
1.宣肺氣用於外感風寒,惡寒發熱,頭、身疼痛,鼻塞,無汗,脈浮緊等表實證。本品能宣肺氣,開腠理,散風寒,以發汗解表。常與桂枝相須為用,增強發汗解表力量,如麻黃湯。
2.散風寒用於風寒外束,肺氣壅遏所致的喘咳證。能開宣肺氣,散風寒而平喘。與杏仁、甘草配伍,即三拗湯,可增強平喘功效;若兼內有寒飲,可配伍細辛、幹薑、半夏等,以溫化寒飲而平喘止咳,如小青龍湯;若屬熱邪壅肺而致喘咳者,可與石膏、杏仁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,即麻杏石甘湯。
3.宣肺利尿用於水腫而兼表證,為宣肺利尿之要藥,本品發汗利水,有助於消散水腫,常與生薑、白術等同用,如越婢加術湯。
禁忌人群:體虛自汗、盜汗及虛喘者禁服。
麻黃科植物草麻黃、木賊麻黃或中麻黃的草質莖。8-10月間割取綠色莖枝,或連根拔起,去淨泥土及根部,放通風處晾幹或晾至六成幹時,再曬幹。放置幹燥通風處,防潮防黴。幹後切段供藥用。草麻黃草麻黃為小灌木,常呈草本狀,莖高20~40厘米。分枝較少,木質莖短小,匍匐狀;小枝圓,對生或輪生,節間長2.5~6厘米,直徑約2公厘。
麻黃湯有甚麽功效?
《傷寒論》
解表劑-辛溫解表
麻黃(9克)
桂枝(6克)
杏仁(6克)
甘草(3克)
發汗解表,宣肺平喘。
外感風寒。惡寒發熱,頭痛身疼,無汗而喘,舌苔薄白,脈浮緊。(本方常用於感冒、流行性感冒、急性支氣管炎、支氣管哮喘等屬風寒表實證者。)
上四味,以水九升,先煮麻黃,減二升,去上沫,內諸藥,煮取二升半,去滓,溫服八合。覆取微似汗,不須啜粥,餘如桂枝法將息(現代用法:水煎服,溫覆取微汗)。
又因其兼有平喘的功效,對風寒表實而有喘逆咳嗽者,尤為適宜,如《傷寒論》麻黃湯。本品亦可與其他發散風寒藥同用,如《和劑局方》十神湯,其與紫蘇等藥配伍。
2、用於喘咳證。本品辛散而微兼苦降之性,可外開皮毛的鬱閉,以使肺氣宣暢;內降上逆之氣,以複肺司肅降之常,故善平喘,為主治肺氣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藥,並常以杏仁等止咳平喘藥為輔助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